位於清水大甲溪出海口南側,廣達1,500公頃的高美濕地,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,是國內少數幾處雁鴨集體繁殖區之一。 曾在高美濕地棲息的鳥類有多達120餘種,為重要之生態保育區。 目前已逐漸取代大肚溪口,成為喜好賞鳥人士的新興賞線。



高美濕地雖然面積不大,但是由於泥質及沙質灘地兼具,加上與河口沼澤地帶鑲嵌在一起,所以孕育了豐富又複雜的濕地生態,以及目前所知全台灣最大族群的雲林莞草區,形成乾濕相間伴有植物生長的複雜地形,因為地形多變,生態種類亦相當複雜,主要為鳥類、魚類、蟹類及其他無脊椎類等生物。


高美自行車道


高美自行車道規劃「河濱生態解說園」、「燈塔博物館」、「生態展售區」、「服務設施區」、「生態解說體驗園」、「濱海生態學習園區」、「電力博物館」等設施,讓遊客可以沿途欣賞優美的風景,另外還能可以高美濕地能有更深入的了解。


高美自行車是沿著清水大排、海堤至高美溼地,南起濱海橋、北至高美海堤防汛道路,全長1.7公里,車道旁緊鄰清水大排和高美溼地,除了可以鳥瞰整片高美溼地外,同時也是賞鳥、看夕陽的好地方,未來還可眺望西側海岸正在興建的風力發電機組,是個可以讓遊客旅遊休憩的好地方。


 


資料來源: 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


 


歷史


日治時期,高美濕地原本是海水浴場,1932年開放,由清水街役場管理經營。國民政府遷臺之後,這處海水浴場仍持續經營,後來因臺中港的興建,高美海水浴場逐漸淤塞,自臺中港務局開始在臺中港北方築起沙堤(即北岸沙堤)後,加速了海水浴場泥沙的淤積速度,助長濕地環境的生成,即臺中港港務局所謂「漂飛砂整治區」,在面臨遊客數量稀少下,高美海水浴場終於在1976年關閉。


1995年,海渡發電廠的投資者計劃在臺中港第二電力專業區設廠,當地居民獲知後,由於居民們認為當地的公害污染是臺中火力發電廠引起,因此對於海渡發電廠的設立是群起反對,臺中縣政府準備在高美濕地劃設生態保護區,居民們也才這時瞭解到生態濕地的重要。海渡發電廠雖然在2000年3月2日動工,經歷五年後,放棄承租的土地設廠。由於部分居民是仰賴捕撈魚苗為生計,臺中縣政府透過座談方式,與居民們說明管制事項,可在不違反管制下進行漁業行為,最後居民才認同設立生態保護區。經由農委會核准將劃設「高美野生動物保護區」,之後臺中縣政府於2004年9月29日公告成立。2007年12月19日,內政部營建署將高美溼地列為國家級濕地


 


 


 



詩歌 - 安靜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ABLO 的頭像
    PABLO

    領路人 登山.溯溪.浮潛.獨舟

    PAB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